宏觀經濟數據CPI、PPI、PMI怎麽看?
May 21, 2021
宏觀經濟數據對我們的日常會有哪些影響?為何國家要每個月都要更新經濟數據?其實這些都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CPI(ConsumerPrice Index)是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
根據公式,可以看出,消費者在現在購買代表性商品時,需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
PPI(Producer PriceIndex)是指生產價格指數,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
對於生產企業,可以衡量原材料價格變動的情況。
CPI和PPI兩者區別:CPI反映消費環節價格水平;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
CPI和PPI兩者聯系;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遊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所以,PPI變動是CPI變動的前奏。產業鏈包括兩類,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二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前者通過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後者傳導通過農業生產資料到農產品再到食品。
對於CPI,CPI增幅大於3%,通貨膨脹;增幅大於5%,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增幅小於1%或者連續下降,呈通貨緊縮的趨勢。不同的國家所采用的標準不同,因為不同國家的發展程度不一樣。另外,通脹表現通常是CPI指數是GDP增長率的1/2左右。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經濟增長速度維持在10%以上,那麽我國的CPI維持在5%為正常。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經過了高速增長期,平均GDP增長幅度維持在3%,那麽CPI指數增幅容忍度為2%左右。
對於PPI,PPI指數越高,說明上遊通貨膨脹越嚴重,廠家就會漲價,商品的價值就會下降。因為我們買東西,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說明錢越來越不值。例如原來可以用一塊錢買2根棒棒糖,現在一塊錢只能買1根棒棒糖。而PPI指數越低,對於廠家,原材料的價格一直處於下跌的趨勢,貶值太嚴重,就會使廠家不願意生產,導致物資匱乏的情況。因為同行競爭對手如果在等原材料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買入再生產,對於廠家是不利的,因為在原材料成本上廠家就需要花費更多。所以PPI指數一般維持在0%附近,價格不漲不跌,較為平穩。
PMI(PurchasingManagers Index)是採購經理指數,反映經濟總體情況和總的變化趨勢。其分為制造業PMI、服務業PMI以及建築業PMI。與GDP相關性極高,它的轉折點一般領先於GDP。50%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於50%,經濟擴張的信號;低於50%或接近40%,則有經濟蕭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