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Meat(BYND)何時脫離危機|美股解讀

股票解讀 May 19, 2021

隨著消費升級浪潮來襲,從2019年開始,一股“人造肉”的消費升級浪潮逐漸刮到人們的餐桌,人造肉以其低熱量、低碳排放、高蛋白轉換效率等一系列經濟特性而逐漸受到生產商與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

 

2019年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登陸納斯達克,不僅上市首日大漲163%,更是收獲了比爾·蓋茨、麥當勞前CEO、推特聯合創始人等一眾明星投資者的認可。

 

但是,行業熱鬧紛呈的背後,人造肉明星股Beyond Meat卻未能令資本持續興奮,業績虧損持續放大,股價至最高點已下跌34.96%。

疫情陰雲不散拖累業績復蘇困難

 

本季度,Beyond Meat實現營收1.08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2%,連續3個季度營收增長緩慢,與疫情爆發前動不動就2倍增長的業績增速相比還相差太遠。據該公司解釋,業績疲軟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沖擊造成消費疲軟,但公司仍然收獲了雙位數增長。

 

不過,對於營收只有11.42%的同比增長,資本市場卻並不買賬,在財報公布後,Beyond Meat股價盤後更是收跌6.96%。

 

作為一間來自美國加州的食品廠商,Beyond Meat的業務主要在於美國,其中營收74.48%來源於美國,25.5%來自美國國外,但若按渠道來源來看,營收的74.9%來自C端零售,另外的25.09%來自於B端餐飲服務的供應鏈業務,綜合地區與渠道來源來看,美國地區的零售業務貢獻了絕大部分的營收,國際業務的收入規模占比相對較小。

自去年以來,受疫情對出行活動與經濟沖擊的影響,整個肉類消費市場持續不景氣,需求疲軟,據彭博新聞社網站報道,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20年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將減少近3%,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的分析人士預測,不僅人均消費量將下降,其所在地區的總消費量也將下降。據預測,美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至少要到2025年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加上美國本土的疫情一直得不到根本性控制,使得Beyond Meat的大本營美國本土市場增長緩慢,零售終端的需求始終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繁榮與增長。

 

為應對短期不見好轉的增長壓力,Beyond Meat寄希望於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人造肉行業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除了幾個初創公司剛剛拿到融資以及國外食品巨頭剛剛佈局外,整個行業還沒有任何巨頭守住山頭取得品牌與份額的領先。

 

美股研究社認為,Beyond Meat公司將發展的部分重點放在中國市場還是明智的。全世界只有中國擁有如此之龐大且極具消費力的市場,而且,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對於疫情的防控處於絕對的領先,因而新冠肺炎對於肉類消費的沖擊幾乎可以忽略,在中國,你幾乎看不到誰會因為疫情而不吃肉。

 

但是,再廣闊的市場空間、再良好的競爭態勢,國際市場依然還難堪大任,幫助公司重啟增長並扭虧為盈,國際業務營收占比過小、品類過於新潮的消費者教育問題都是公司取得盈利前有待解決的問題。

 

加入Attack Penguin Land 交易學習社區

馬上加入

利用看漲蠟燭圖形買入 Using Bullish Candlestick Patterns to Buy

🌟 Pullback拉回:市場趨勢中的暫時性逆轉 🌟

培養孩子多元思維,拓展人生視野